MQ4033门座式起重机总体及臂架系统设计(含CAD图,SolidWorks三维图)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本资料已审核过,确保内容和网页里介绍一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资料介绍:

MQ4033门座式起重机总体及臂架系统设计(含CAD图,SolidWorks三维图)(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说明书19000字,CAD图纸1张,SolidWorks三维图)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设计的原始对象为 型门座式起重机,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和研究,完成对门座式起重机总体及臂架系统的总体计算和建模仿真分两个部分。第一步将给定的设计数据参数与经验公式结合对门座起重机进行总体设计计算;然后再利用三维建模软件 、机械系统动力学分析软件 建立门座起重机臂架系统虚拟样机,将建立的模型导入仿真软件进行研究分析。具体工作如下:
(1)整合本次毕业设计给定的主要的技术参数,参照同类型门座式起重机根据《起重机设计手册》和经验公式选择门座式起重机的金属结构布置各工作机构并完成总体设计计算,校核设计风压轮压以及稳定性,将结论数据绘制为门座起重机 的总 图。
(2)分析门座起重机象鼻梁端点在变幅过程中的运动轨迹,了解变幅运动的原理。用 软件建立门座起重机整机系统三维实体模型,将三维模型导入 分析软件,在不同的工况下施加一定的约束、载荷和驱动,对门座式起重机臂架系统进行动力学分析。
(3)在ADAMS环境中对不同工况下的臂架系统模型进行运动学和动力学仿真,对仿真结果进行进一步分析。
2 总体设计计算
2.1 技术参数
   在设计大型门座式起重机时,需要参考同类机型以及具体的工况来初步确定起重机的主要技术参数。本毕业设计中的 型门座起重机的主要设计参数如表2.1
表2.1 技术参数表
项目名称    性能参数
起重量    总起重量    吊具
    40t    3t
工作幅度    最大幅度    33m
    最小幅度    9.5m
起升高度    轨上    20m
    轨下    16.5m
工作速度    起升机构    50m/min
    变幅机构    50m/min
    回转机构    1.5r/min
    运行机构    30m/min

工作级别    整机    A8
    起升机构    M8
    变幅机构    M7
    回转机构    M7
    运行机构    M4
基距/轨距    10.5m/12m
工作/非工作最大风压    250   /  1560

许用轮压    250KN
轨道型号    QU100
最大尾部回转半径    小于等于8m
电源    AC380V/50HZ
使用地区    沿海
 

MQ4033门座式起重机总体及臂架系统设计(含CAD图,SolidWorks三维图)
MQ4033门座式起重机总体及臂架系统设计(含CAD图,SolidWorks三维图)
MQ4033门座式起重机总体及臂架系统设计(含CAD图,SolidWorks三维图)
MQ4033门座式起重机总体及臂架系统设计(含CAD图,SolidWorks三维图)
MQ4033门座式起重机总体及臂架系统设计(含CAD图,SolidWorks三维图)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 绪论    1
1.1 课题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    2
2 总体设计计算    3
2.1 技术参数    3
2.2 确定主要的工作机构和金属结构形式    4
2.2.1 确定主要工作机构形式    4
2.2.2 确定金属结构的形式    7
2.3 载荷计算    10
2.3.1估算起重机各构成质量及质心位置    11
2.3.2 起升载荷    13
2.3.3 动力载荷    13
2.3.4 风载荷    15
2.4轮压计算    22
2.4.1 各支腿支承反力计算公式    22
2.4.2 各工况下的轮压计算    23
2.5 整机抗倾覆稳定性计算    24
2.5.1 无风静载工况    25
2.5.2 有风动载工况    26
2.5.3 突然卸载或吊具脱落工况    27
2.5.4 非工作状态暴风侵袭工况    28
2.6 本章小结    29
3 MQ4033臂架系统虚拟样机制作    30
3.1 起重机臂架系统三维模型建立    30
3.2 利用ADAMS软件建立臂架虚拟样机    32
3.2.1 ADAMS软件简介    32
3.2.2 使用ADAMS实现虚拟样机    33
3.3对臂架变幅过程的仿真分析    35
3.4 本章小结    39
4 设计方案的环境及经济性分析    40
4.1 设计方案的环境性分析    40
4.2 设计方案的经济性分析    40
5 全文总结与展望    41
5.1 设计的总结    41
5.2 设计方案的展望    41
参考文献    43
致谢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