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设计(CAD,CAXA零件图装配图,proe三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液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设计(CAD,CAXA零件图装配图,proe三维)(设计说明书18100字,CAD图纸1张,CAXA图纸14张,proe三维图)
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冲压式峰窝煤成型机是我国城镇峰窝煤(通常又称煤饼)生产厂的主要生产设备,这种设备由于具有结构合理、质量可靠、成型性能好、经久耐用、维修方便等优点而被广泛采用。新一代的成型设备当充分考虑蜂窝煤加工工艺的特点,力求技术上先进,生产上适用,机械结构紧凑,运转安全可靠,操作简单,维修方便,以获得技术上和经济上好的效益。
冲压式峰窝煤成型机的功能是将粉煤加入转盘的模简内,经冲头冲压成峰窝煤。为了实现蜂窝煤冲压成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必须完成五个动作:
(1)粉煤加料;
(2)冲头将蜂窝煤压制成型;
(3)清除冲头的积屑的扫屑运动;
(4)将在模简内的冲压后的蜂窝煤脱模;
(5)将冲压成型的蜂窝煤输送。
2.1.1煤机作用
该煤机能完成如下的动作循环:冲头往下冲压→料筒往模筒里加料→传送带输送→冲头往上移动→模盘定位转动。
(1)实际上冲头和脱模盘都与上下移动的滑梁连成一体,当滑梁下冲时将粉煤冲压成蜂窝煤,脱模盘将以压成的蜂窝煤脱模。在滑梁上升过程中扫屑刷将刷除粘着在冲头上粉煤。模筒转盘上均布了模筒,转盘的间歇运动使加完料的模筒进入冲压位置、成型的模筒进入脱模位置、空模筒进入加料位置。
(2)为了改善蜂窝煤冲压成型的质量,希望冲压机构在冲压后有一保压时间。
(3)由于冲头压力较大,希望冲压机构具有增力功能,以增大有效作用,减小原动机的功率。
2.1.2技术要求的确定
1、成型煤规格:
2、成型压力:0.1t/个
3、冲压率:45~50次/分
4、冲头行程:296mm
5、蜂窝煤重:0.75kg/个
2.2 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是我国城镇蜂窝煤(通常又称煤饼,在圆柱形饼状煤中冲出若干通孔)生产厂的主要生产设备,它将煤粉加入转盘上的模筒内,经冲头冲压成蜂窝煤。
为了实现蜂窝煤冲压成型,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必须完成以下几个动作:
1) 煤粉加料;
2) 冲头将蜂窝煤压制成型;
3) 清除冲头和出煤盘的积屑的扫屑运动;
4) 将在模筒内的冲压后的蜂窝煤脱模;
5) 模筒转盘通过间歇转动完成冲压、脱模、加料的转换;
6) 将冲压成型的蜂窝煤输送装箱。
上述六个动作,加料和输送比较简单可以不予考虑,冲压和脱模可用一个机构来完成。因此,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重点考虑三个机构的设计:冲压和脱模机构,扫屑机构和模筒转盘的间歇运动机构。
目录
第1章 绪 论 2
1.1 液控式蜂窝煤机概述 2
1.2国内外蜂窝煤成型机的现状简述 2
第2章 液控冲压式蜂窝煤成型机分析 4
2.1 机器的功能和设计要求 4
2.1.1煤机作用 5
2.1.2技术要求的确定 5
2.2 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5
2.3 根据工艺动作顺序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6
2.4执行机构的选型 6
2.5总体液控冲压式蜂窝煤机传动系统设计 7
第3章 模盘设计 9
第4章 冲压机构零件设计 11
4.1冲压机构上零件的设计理念 11
4.2冲压机构零件连接方式的设计 12
第5章 曲柄轴上扭矩的计算 14
5.1 曲柄轴上扭矩的计算 14
第6章 飞轮的设计及飞轮轴扭矩计算 16
第7章 输送带轴的扭矩计算 18
8.1冲压马达的选择 19
8.2驱动拨转机构液压马达的选择 20
8.3液压泵的选择 20
8.4冲压传动系统各轴的功率及扭矩计算 20
9.1圆柱齿轮设计 22
9.1.1按齿面接触疲劳强度设计 22
9.2带传动设计 24
9.3 轴Ⅰ的结构设计 27
9.3.1Ⅰ轴的结构设计如图如9-3所示 27
9.3.2选择轴Ⅰ滚动轴承型号 28
9.3.3联轴器的选择及轴上零件的周向固定 28
9.4轴Ⅱ的设计及校核 29
9.4. 1.轴Ⅱ的设计 29
9.4. 2.轴Ⅱ的较核 30
9.4.3轴上安装零件的选取及校核 33
第10章 分度槽轮机构设计 34
10.1不完全齿轮机构工作原理 34
10.2分度槽轮的设计 35
10.3加工注意事项: 38
11.1主机对液控系统的要求 39
11.2压力互补同步回路工作原理 39
11.3压力互补同步回路特点 39
11.4液控系统原理图 40
第12章 PRO/E三维视图的建模及装配 41
12.1轴Ⅰ的建模 41
12.2零件装配过程 43
12.3总装配图 45
第13章 总装配图爆炸图 47
第14章 曲柄滑块机构的运动仿真与分析 49
14.1 创建模型 49
14.2 检测模型 54
14.3 添加伺服电动机 55
14.4 准备分析 56
14.5 分析模型 58
14.6 获取分析结果 58
参考文献 63
致 谢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