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角CST(可控启动传输)系统的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本资料已审核过,确保内容和网页里介绍一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资料介绍:

直角CST(可控启动传输)系统的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论文说明书13500字,CAD图7张)
本课题来源于当今社会机械工业CST的创新和更新换代基础之上,通过设计出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从而来满足当今社会CST各方面性能不足的缺陷。   
CST是一种新型机电一体化产品,它由多级齿轮减速器、湿式线形离合器、液压控制系统组成。它是专门为平滑启动运送大惯性载荷,如长距离、大运量的皮带输送机而设计的。CST的输出扭矩由液压控制系统控制,它随着离合器上所加的液压压力而变化。
本文运用大学所学的知识,提出了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主要零部件的设计中所必须的理论计算和相关强度校验,构建了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总的指导思想,从而得出了该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的优点是高效,经济,运行平稳的结论。

3 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3.1 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的结构形式
  3.1.1 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内部传动系统的布局
CST是Controlled Starting Transmission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可控起动传输装置。可控起动传输装置(CST)是一个由多级齿轮减速器加上湿式离合器及液压控制组成的系统。它是专门为平滑起动运送大惯性载荷,如煤炭或金属矿石的长距离皮带运输机而设计的。CST的输出扭矩是由液压控制系统控制的,它随着离合器上所加的液压压力而变化。
一条皮带机可以由一台电机及一台CST驱动,也可以由多台电机及多台CST驱动。驱动电机在负载(皮带机)起动之前启动,此时CST的输出轴保持不动,当驱动电机达到满转速时,控制系统逐渐增加到每台CST离合器上的液压压力,起动皮带机并逐渐加速到满速度。这使得皮带机在被加速至满速度之前有一个缓慢而均匀的预拉伸过程。加速时间可以根据需要在规定范围内进行调整。启动时驱动电机可以按顺序空载启动,所以电机的冲击电流非常小。由于驱动电机可以根据运行负载进行选择而不必根据起动负载选择,所以CST驱动系统可以选用功率较小的电机。
同样CST也可以像控制皮带机的起动那样控制皮带机的停车,通过延长停车时间可以降低对胶带的动态冲击力。也可以在CST输入轴上加一个大的飞轮,虽然在大多数的系统中不需要,但是在某些情况下系统需要安装飞轮来降低对皮带的动态冲击。
当一驱动系统中有多台CST时,控制系统可以确保每台驱动电机分担相同的负载。合理的功率平衡可以有效地延长整个驱动系统各部件的寿命。功率平衡是通过保持控制每台CST离合器的压力,并允许一台或几台CST的离合器进行轻微打滑来实现的。
 

直角CST(可控启动传输)系统的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
直角CST(可控启动传输)系统的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
直角CST(可控启动传输)系统的设计(含CAD零件装配图)


目 录
   绪论    1
    1.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2.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5
    3. 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的总体方案设计    10
       3.1 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的结构形式    12
          3.1.1 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内部传动系统的布局     12
       3.2  行星机构的类型选择    12
          3.2.1 行星机构的类型及特点    12
          3.2.2 确定行星齿轮传动的类型    12
    4. 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传动系统的设计    14
       4.1 行星齿轮的计算    18
          4.1.1 配齿计算    22
          4.1.2 几何尺寸计算    22
          4.1.3 装配条件验算    26
       4.2行星轴的设计计算    27
          4.2.1 初算轴的最小直径    28
          4.2.2 输入轴的设计    28
          4.2.3 输出轴的设计    29
       4.3 湿氏摩擦离合器的计算    33
          4.3.1摩擦副元件材料与形式    33
          4.3.2摩擦转矩计算    34
          4.3.3 摩擦片尺寸的计算    36
     5. CST可控启动传输装置内部主要传动零件的强度校核    31
       5.1 传动轴的强度校核    32
       5.2 传动齿轮的强度校核    33
       5.3 轴承强度的校核    36
     6. 结论    37
     参考文献    38
     致谢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