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本资料已审核过,确保内容和网页里介绍一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资料介绍:

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论文说明书9900字,CAD图纸5张,SolidWorks三维图,工艺卡工序卡)
摘    要
JSS5B0105齿轮箱箱体是齿轮箱的重要零件,其作用是支承传动轴,保证各轴之间的中心距及平行度,并保证齿轮箱体部件与其他部件正确安装。本论文主要论述齿轮箱箱箱体机械加工工艺专用夹具的设计。在对齿轮箱齿轮箱体及工艺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了毛坯,确定了加工方法,拟定了零件的工艺路线。根据加工过程中的技术要求编写了工艺过程卡和工序卡。然后根据零件技术要求,进行专用夹具的设计,以确保设计出的专用夹具合理经济。
【关键词】齿轮箱、工艺路线、夹具

2 零件的工艺设计
2.1零件的功用及工艺分析
2.1.1零件的作用
题目给出的零件是齿轮箱。齿轮箱箱体的主要作用是支承传动轴,保证轴中心高及同轴度,并保证齿轮箱部件与发动机正确安装。因此齿轮箱零件的加工质量,不但直接影响齿轮箱的装配精度和运动精度,而且还会影响工作精度、使用性能和寿命。齿轮箱零件的顶面用以安装齿轮箱盖,前后端面支承孔φ90H7、φ120H9、2-φ225,2-φ125H9,φ95H7用以安装传动轴,实现其减速功能。
2.1.2零件的工艺分析
(1)以主视图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顶面和底面的铣削加工; 4-φ16H7 孔的加工。其中顶面有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4-φ16H7 孔的表面粗糙度 。
(2)以中间视图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这一中心轴线上加工包括:φ180H8、φ90H7 ;2-φ120H9,φ95H7,φ117.5,2-φ125H9孔的镗削加工。
(3)以左视图为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顶面和底面的铣削加工;12-M6螺纹孔钻削加工,4-M12螺纹孔的钻、攻螺纹加工。其中顶面和底面有表面粗糙度要求为 ,4-M12螺纹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12-M6螺纹孔的表面粗糙度为Ra6.3。
 

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
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
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
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
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
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
齿轮箱的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设计(含CAD零件夹具图,SolidWorks三维图)


目          录
摘要  ………………………………………………………………………………1
1 引言 …………………………………………………………………………… 1
1.1 课题的提出 ………………………………………………………………… 3
1.2 课题的主要内容 …………………………………………………………… 4
1.3 课题的构思 ………………………………………………………………… 6
1.4 本人所完成的工作量 ……………………………………………………… 8
2 零件的工艺设计 ……………………………………………………………… 10
2.1零件的功用及工艺分析……………………………………………………… 12
2.2齿轮箱加工的主要问题和工艺过程设计所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17
2.3齿轮箱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 19
2.4齿轮箱加工主要工序安排…………………………………………………… 20
2.5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21   
2.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机动时间)…………………………………… 22
3 镗孔夹具设计…………………………………………………………………… 23   
3.1定位基准的选择…………………………………………………………………25   
3.2定位元件的设计…………………………………………………………………26   
3.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28   
3.4夹紧装置设计……………………………………………………………………29   
3.5夹具设计及操作的简要说明……………………………………………………30   
总结与体会 ………………………………………………………………………… 31
致谢词 ……………………………………………………………………………… 32
参考文献………………………………………………………………………………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