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机控制的干电池充电器的设计(附程序)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本资料已审核过,确保内容和网页里介绍一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资料介绍:

摘要: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单片机控制的干电池充电器的设计过程。该充电器基于Microchip公司的PIC12F683单片机为控制核心,将PIC12F683特有的模拟电路模块、高精度A/D转换、以及高速PWM等功能运用到充电控制中,详细讲述了其硬件和软件的设计过程.
关键词:碱性干电池      充电器     A/D转换器    单片机PIC12F683      PWM控制

Use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ling  the dry battery charger
Abstract:  This text introduced the design process of a dry battery charger for with machine of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controlling .That charger’s core is base on Microchip company’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of PIC12F683 ,special emulation electric circuit mold of PIC12F683 piece, high accuracy A/ D conversion, and super-speed PWM etc. function make use ofing refreshing in the control, detailedly  relating its hardware with software of single slice.
Key Words: Alkaline dry battery
The charger
The A/D converts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of PIC12F683  PWM control

关于干电池的充电器
我们平常所用的可进行充电的电池大多都为镍铬充电电池,一般认为干电池是不可充的。但是只要我们根据干电池的特点对它进行必要的控制,干电池也是可重复进行充电的,不仅节约了资源,也对环境的保护起到一定的作用。

碱性干电池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最常用的电池为碱性干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电池电压会逐渐下降,在降低到一定程度后,即使电池容量还有剩余,电池也无法继续使用。因此在电量不足时,干电池便无法使用。

可再充干电池的条件
从理论上讲,干电池是不可以充电的。但多年的实验证明,只要掌握以下几点要素,干电池的充电再循环使用是完全可行的。
(1)、电池不要太亏电:端电压不低于1.3V,短路电流不低于300mA,太亏电会使内阻增加,产生热。
(2)、充电电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选择正规厂家做工好的电池,效果会更好。

硬件电路设计
它的特点是以硬件实体来体现毕业设计的成果。如课题要求用单片机来控制干电池充电器,这个充电器就是毕业设计的成果。

设计思想
  干电池的充电器非常简单,那些用于镍基电池的充电控制电路、充电算法、电流调节电路和计时器都不再需要。干电池充电器,不论是线性工作方式还是脉冲工作方式,这个电路只需要很少的程序代码,并且可以用简单的模拟电路实现。
一个优良的干电池充电器应该是安全的,也就是说,充电电源供给充电控制电路的最大电压不能超出干电池的安全电压范围。譬如说,某个厂商的干电池可以承受的最大连续过充电电压为4.75V,那么一个优质的充电电源就会将最大输出电压限定在4.75V电池另外一个优良的特性是对充电电流的大小没有固定限制。
本硬件主要由PIC12F683单片机和可调节电流的外接电路,电源电路等几部分外围电路组成。










前    言 3
第1章   绪  论 4
1.1  PIC单片机 4
1.1.1 PIC系列单片机的优点 5
1.1.2  所用的PIC12F683单片机 6
1.1.3  PIC12F683的一些主要功能模块 7
1.2  所用PIC12F683的合理性与必要性 11
(优秀毕业设计:www.2bysj.cn)
1.3  充电技术概述 11
第2章  MPLAB集成开发环境软件包 12
2.1  MPLAB软件介绍 13
2.2  MPLAB—ICD在线调试工具套件及其应用 14
2.3  MPLAB—ICD套件中包含以下几种部件: 15
第3章  对充电器的具体设计 15
3.1  关于干电池的充电器 15
3.1.1  碱性干电池的特点 16
3.1.2  可再充干电池的条件 16
3.2  硬件电路设计 16
3.2.1  设计思想 16
3.2.2  硬件电路分析 17
3.2.3  充电过程分析 21
3.3  软件设计 23
3.3.1  单片机输入/输出口作用 23
3.3.2  程序功能及实现方法 23
3.4  软件流程图(见附录四) 24
3.5  软件编程(见附录五) 24
第4章  其它方面 25
4.1  该产品特点 25
4.2  使用方法 25
4.3  应用前景 26
第5章  结束语 26
5.1  实验结果及结论 26
5.2  所得体会 26
致谢 27
参 考 书 目 28
附录一:开题报告 29
附录二:中期报告 31
附录三:英文资料 33
附录四:英文翻译 50
附录五:软件流程图: 61
附录六:程序 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