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直驱风力发电机圆弧齿齿轮箱的设计(含CAD零件图装配图)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本资料已审核过,确保内容和网页里介绍一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资料介绍:

半直驱风力发电机圆弧齿齿轮箱的设计(含CAD零件图装配图)(任务书,论文说明书15800字,CAD图纸16张)
摘 要
随着各国经济发展,能源缺乏问题日益突出,世界各国都不断加大新能源的发展,风作为一种可再生清洁能源受到了相当大的重视。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风能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风力发电的优越性可归纳为三点:第一,建造风力发电场的费用低廉,比水力发电厂、火力发电厂或核电站的建造费用低得多;第二,不需火力发电所需的煤、油等燃料或核电站所需的核材料即可产生电力,除常规保养外,没有其他任何消耗;第三,风力是一种洁净的自然能源,没有煤电、油电与核电所伴生的环境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风力发电越来越重视,风力发电产业迅猛发展。目前,大型风力发电机风力发电机在风力发电中仍占据重要位置,而由于风力发电齿轮箱的齿轮损坏故障率较高,风力发电齿轮箱设计制造的关键技术一直是困扰着我国乃至世界风力发电快速发展的是其重要因素。
特别是随着风力机单机容量的不断增大,大型风力发电齿轮箱设计制造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风力发电机组在运行过程中,齿轮箱往往过早损坏,其原因主要是风力发电齿轮箱轴承在复杂载荷作用下的寿命难以估算,导致轴承过早损坏,另一方面,尽管目前对轴承寿命的计算方法繁多,但并没有能准确评估现代轴承寿命的计算方法。此外,对风力发电齿轮箱的强度计算方法和复杂载荷的处理也不尽完善。因此,对大型风力发电齿轮箱装置展开系统、深入的分析研究对风力发电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风力发电产业的飞速发展促成了风力发电装备制造业的繁荣,风力发电齿轮箱作为风力发电机组的核心部件,倍受国内外风力发电相关行业和研究机构的关注。但由于国内风力发电齿轮箱的研究起步较晚,技术薄弱,特别是风力发电齿轮箱,主要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因此,急需对风力发电齿轮箱进行自主开发研究,真正掌握风力发电齿轮箱设计制造技术,以实现风机国产化目标。
首先,根据风力发电齿轮箱承受载荷的复杂性,对其载荷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确定齿轮箱的机械结构。选取两级行星派生型传动方案,通过计算,确定各级传动的齿轮参数。
其次,对行星齿轮传动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各级齿轮受力结果。依据标准进行静强度校核,结果符合安全要求。
最后,绘制UG装配图,并确定恰当合理参数。

关键词:风力发电齿轮箱;载荷;结构设计。

毕业设计参数:
1. 工作年限20年,每年工作时间2800小时。                  
2. 输入额定转速12.8n/min—13.8n/min,输出额定转速300n/min;          
3. 额定功率为3MW,最大载荷3.4KW;                         
4. 2级行星齿轮传动。                                       

论文的主要内容
风力发电齿轮箱结构设计。依据某型风机所要求的技术匹配参数,选择适当的齿轮传动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传动比分配与各级传动参数如模数、齿数、螺旋角等的确定。通过对运动副的受力分析,依照相关标准进行静强度校核。

 

半直驱风力发电机圆弧齿齿轮箱的设计(含CAD零件图装配图)
半直驱风力发电机圆弧齿齿轮箱的设计(含CAD零件图装配图)


1 引 言    1
1.1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
1.1.1风力发电国内外发展现状与趋势    1
1.1.2风力发电齿轮箱的发展现状    2
1.1.3我国风力发电齿轮箱设计制造技术的现状    3
1.1.4存在问题及展望    4
1.2齿轮箱设计制造技术    4
1.3润滑、冷却和加热系统    5
1.4课题研究的意义    5
1.5论文的主要内容    6
2 齿轮箱结构设计    7
2.1 增速齿轮箱方案设计    7
2.2 齿轮参数确定    9
2.3受力分析与静强度校核    14
2.3.1受力分析    14
2.3.2低速级外啮合齿面静强度计算    16
2.4 齿轮传动强度的校核计算:    17
2.5 主轴初步结构设计:    18
2.6 行星轮轴的确定:    19
2.7本章小结    19
3 齿轮箱其他零部件的选用    20
3.1齿轮箱的加工及工艺    20
3.1.1 齿轮箱零部件的加工与装配    20
3.1.2 齿轮箱的加工工艺过程如下:    20
3.2.齿轮的机械加工    21
3.3 轴类零件的加工    21
3.4 轴承的选用:    22
3.5 转臂的结构设计及支承结构:    22
3.7 齿轮、轴承润滑机理:    23
3.8 本章小结    23
4 结论:    24
致谢    25
参考文献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