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接轴零件轴的设计(CAD,UG三维)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本资料已审核过,确保内容和网页里介绍一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资料介绍:

联接轴零件轴的设计(CAD,UG三维)(任务书,设计说明书11000字,CAD零件图1张,UG三维零件图1张)
摘要
轴是数控车床中最常见的加工零件之一,本题主要介绍了轴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在车床(这里指的是普通车床和一般的数控车床)上,可以进行工件的外表面、端面、内表面(内孔)以及内外螺纹的加工。对于高等级的数控车床(称为车削中心),除了上述各种加工以外,还可以进行铣削、钻削等加工。从以上介绍的对加工工艺过程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知道:在切削过程中,刀具和工件之间必须有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就称为切削运动。根据切削运动在切削加工中的作用不同分为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对于一个零件来说,并非全部加工工艺过程都适合在数控机床上完成,而往往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工艺内容适合数控加工。这就需要对零件图样进行仔细的工艺分析,选择那些最适合、最需要进行数控加工的内容和工序。在考虑选择内容时,应结合本企业设备的实际,立足于解决难题、攻克关键问题和提高生产效率,充分发挥数控加工的优势。
在数控机床发展的过程中,在研制出各种数控机床的同时,也研制出了各种编程方法。至今,主要有手工编程和自动编程两种方法,其他方法可视为这两种方法的扩展,它们各有其适用范围。究竟选择哪一种编程方法,通常应根据被加工零件的复杂程度、数值计算的难度与工作量大小、现有设备(相应硬件与软件)以及时间和费用等进行全面考虑,权衡利弊,予以确定。一般而言,加工形状简单的零件,沈阳机床例如点位加工或直线切削零件,用手工编程所需的时间和费用与用自动编程所需的时间和费用相差不大,因此采用手工编程比较合适。而当被加工零件形状比较复杂,如复杂的模具,若不采用自动编程,不仅在时间和费用上不合理,普通车床有时甚至用手工编程方法无法完成。
关键词:零件的分析、毛坯的设计、工艺的制定、数控编程。

 

联接轴零件轴的设计(CAD,UG三维)
联接轴零件轴的设计(CAD,UG三维)


目录
绪论…………………………………………………………………………………5
第一章 零件的分析
1.1    零件图的结构工艺性分析……………………………………………7
1.2    零件的形状分析………………………………………………………7
1.3    零件的形位公差分析…………………………………………………7
1.4    零件的表面质量分析…………………………………………………7
1.5    零件的材料分析………………………………………………………8
第二章 毛坯的设计
     2.1毛坯的制造形式…………………………………………………………9
         2.1.1 毛坯的种类…………………………………………………… 9
         2.1.2 毛坯的种类的选择…………………………………………… 9
         2.1.3 毛坯的形状与尺寸的选择…………………………………… 9
第三章 零件工艺规程的设计
     3.1 机床的合理选择…………………………………………………………10
     3.2加工方法的选择…………………………………………………………10
     3.3 加工顺序的安排………………………………………………………  10
     3.4 工艺的制定……………………………………………………………  11
         3.4.1 确定加工方案……………………………………………………11
         3.4.2 确定装夹方案……………………………………………………11
         3.4.3 切削用量…………………………………………………………11
         3.4.4 刀具的选择………………………………………………………13
         3.4.5 加工工艺卡………………………………………………………13
第四章 数控编程
     4.1 数控编程的分类…………………………………………………………15
         4.1.1 手工编程…………………………………………………………15
         4.1.2 自动编程…………………………………………………………16
         4.1.3 编程方法的选择…………………………………………………17
     4.2 数控加工程序的内容……………………………………………………17
         4.2.1 常用代码…………………………………………………………17
         4.2.2 加工程序的内容…………………………………………………19
零件图……………………………………………………………………………… 21
致谢………………………………………………………………………………… 23
参考文献……………………………………………………………………………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