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
文章内容
附件3: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其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察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应能表明学生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根据有关论文撰写的国家标准(GB)的规定,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将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规范如下:
1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前置部分
1.1 题名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题名要求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做到文、题贴切。题名中不使用非规范的缩略词、符号、代号和公式,通常不采用问话的方式。题名所用的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的中文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外文题名应一致,题名一般取居中编排格式。
1.2 摘要及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主要是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二次文摘或二次文献采用。
书写要合乎逻辑关系,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再分段落。对某些缩略语、简称、代号等,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在摘要中通常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我院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摘要包含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其中中文摘要字数应为200~300字,外文摘要字数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1.2.2 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索引,从《汉语主题词表》或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不宜用非通用的代号和分子式。
关键词的个数为3~8个。关键词的排序,通常应按研究的对象、性质(问题)和采取的手段排序,而不应任意排列。关键词后面不加冒号,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应留出一个汉字的空间,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关键词应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中外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1.3 目录
目录由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各部分内容的顺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摘要"之后。目录应该用"......"联系名称与页码。
1.4 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
若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另页置于"目录"之后。
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1.5 附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术语等汇集表(必要时)
如有必要,应编写附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注释说明汇集表,另页置于"插图和附表清单"之后。
2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主体部分
2.1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对前人工作的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该部分应有一定量的文字叙述,如有必要可单独编成第1章。
2.2 正文
正文是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主要篇幅。其内容可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材料、实验和观察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部分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正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按规定的次序编排,且层次清楚(见图1)。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
(章)
1 (条)
2 2.1 (条)
正 3 2.2 2.2.1 (条)
. 2.3 2.2.2 2.2.2.1
文 2.4 2.2.3 a) 2.2.2.2
. b) .
部 c) 1)
d) 2)
分 . .
图1(或图2.1)
图2(或图2.2)
表1(或表2.1)
表2(或表2.2)
图1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部分次序编排示意图
2.2.1 图
正文中的图主要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照片、图版等。图要有图号及简短、确切的题名,居中置于图下。图要求有"自明性",使只看图、图题、图例,就可以理解图意。要先见文,后见图。图在正文中不能跨节排列。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明"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其中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写词等应与正文中的一致。标值数应当小于3位数(或小数点后不超过1个零),例如:
30000m 应写为 30km ;0.005g 应写为 5mg。
纵座标的单位应横写,电镜照片要标明比例尺。
结构装置图中的各个设备零件及其编号,应在图下一一对照说明。
2.2.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向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当有"自明性"。要有表号、表名及必要的说明,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中文字、符号的字体应比正文小一号。
表格一般取三线制,即上、下底用粗实线,中间一条为细实线。对于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格应简明扼要。表的题名应当反映表的内容,表格应具有足够的完整性,即不参见全文即可理解表格的含义。表中不应发布文中所没有叙述的新信息。一些细节可放在脚注中,不放入表内。表格切忌与图、文字重复表述。表内附注的序号应当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用*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淆。表内同一栏(竖行)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不能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用数字填满。表内"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或"..."代表未发现,"0"代表测试结果确实为零。例如:
表1 ×××××××
试验号
温度/0C
摩尔比1)
催化剂2)/g
反应时间/h
产量/kg
1
2
1).........
2).........
2.2.3 单位与数字
2.2.3.1 国际单位制(SI)
SI基本单位(见表2)
SI单位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专门
SI导出单位 名称的SI导出单位(见表3) 国际单位(SI)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a)SI单位
1)SI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以表2中的七个基本单位为基础。
表2 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m
kg
s
A
K
mol
cd
注1: 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名称的同义词。
注2: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去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注3:标准所称的符号,除特殊指明外,均指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所规定的符号以及国际符号。
2) SI导出单位
导出单位是用基本单位以代数形式表示的单位。这种单位符号中的乘和除采用数学符号。例如速度的SI单位为米每秒(m/s)。属于这种形式的单位称为组合单位。
某些SI导出单位具有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专门名称和符号,见表3。使用这些专门名称并用它们表示其他导出单位,往往更为方便、准确。如热和能量的单位通常用焦耳(J)代替牛顿米(N·m),电阻率的单位通常用欧姆米(Ω·m)代替伏特米每安培(V·m/A)。
表3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SI导出单位
名称 符号 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表示
[平面]角
立体角
频率
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量
功率,辐[射能]通量
电荷[量]
电压,电动势,电位,(电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弧度 rad 1 rad =1 m/m = 1
球面度 sr 1 sr =1 m2/m2 = 1
赫[兹] Hz 1 Hz = 1 s-1
牛[顿] N 1 N = 1 kg·m/s2
帕[斯卡] Pa 1 Pa = 1 N/m2
焦[耳] J 1J = 1 N·m
瓦[特] W 1 W = 1 J/s
库[仑] C 1 C = 1 A·s
伏[特] V 1 V = 1 W/A
法[拉] F 1 F = 1 C/V
欧[姆] Ω 1Ω = 1 V/A
西[门子] S 1 S = 1Ω-1
韦[伯] wb 1 Wb = 1 V·s
特[斯拉] Τ 1Τ = 1 Wb/m2
亨[利] H 1 H = 1 Wb/A
摄氏度 ℃ 1 ℃ = 1 K
流[明] lm 1lm = 1 cd ·sr
勒[克斯] lx 1 lx =1 lm/m2
用SI基本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或SI辅助单位以代数形式表示的单位称为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b)SI单位的倍数单位
表4给出了SI词头的名称、简称及符号1)(词头的简称为词头的中文符号)。词头用于构成倍数单位(十进倍数单位与分数单位),但不得单独使用。
词头符号与所紧接的单位符号应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新单位(十进倍数或分数单位),并具有相同的幂次,而且还可以和其他单位构成组合单位。
例1:1 cm2 = (10-2 m)3 = 10-6 m3
例2:1 μs-1 = (10-6 s)-1 = 106 s-1
例3:1 mm2/s = (10-3 m)2/s = 10-6 m2/s
不得使用重叠词头,如只能写nm,而不能写mμm。
注1):由于历史原因,质量的SI单位名称"千克"中已包含词头"千",所以质量的倍数单位由词头加在"克"前构成。如用毫克(mg)而不得用微千克(μkg)。
表4 SI词头
因 数
词 头 名 称
符 号
英 文
中 文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9
106
103
102
101
yotta
zetta
exa
peta
tera
giga
mega
kilo
hecto
deca
尧[它]
泽[它]
艾[可萨]
拍[它]
太[拉]
吉[咖]
兆
千
百
十
Y
Z
E
P
T
G
M
k
h
da
10-1
10-2
10-3
10-6
10-9
10-12
10-15
10-18
10-21
10-24
deci
centi
milli
micro
nano
pico
femto
atto
zepto
yocto
分
厘
毫
微
纳[诺]
皮[可]
飞[母托]
阿[托]
仄[普托]
幺[科托]
d
c
m
μ
n
p
f
a
z
y
2.2.3.2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见表5)
表5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量的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与SI单位的关系
时间
分
min
1 min=60 s
[小]时
h
1 h=60 min=3 600 s
日,(天)
d
1 d=24 h=86 400 s
[平面]角
度
o
1 o =(π/180) rad
[角]分
'
1 '=(1/60)o=(π/10 800) rad
[角]秒
〃
1 〃=(1/60)'=(π/648 000) rad
体积
升
L,(l)
1 L=1 dm3=10-3 m3
质量
吨
质子质量单位
t
u
1 t=103 kg
1 u≈1.660 540×10-27 kg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1 r/min=(1/60) s-1
长度
海里
n mile
1 n mile=1 852 m(只用于航行)
速度
节
kn
1 kn=1 n mile/h(1 852/3 600) m/s
(只用于航行)
能
电子伏
eV
1 eV≈1.602 177×10-19 J
级差
分贝
dB
线密度
特[克斯]
tex
1 tex=10-6 kg/m
面积
公顷
hm2
1 hm2=104 m2
根据习惯,在某些情况下,表5中的单位可以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构成组合单位。例如:kg/h,km/h。
2.2.3.3 论文中使用的单位与量的问题
a)小数点符号为".",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b)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例如摄氏度的单位符号为℃,20摄氏度不得写成或读成摄氏20度或20度,
c)不要将单位的符号和名称混在一起使用。例如,写作"千米每小时"或"km/h",而不写作"每小时km"或"千米/小时"。
d)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数值可与单位符号相结合,例如"5 m"。避免诸如"五m"和"5米"之类的组合。数值和单位符号之间应空四分之一个字的间隙,用于平面角度的上标单位符号除外,例如:
5o6'7〃。然而,最好用十进制划分度。
e)不要使用非标准化的缩略语表示单位,例如"sec"(代替秒的"s"),"mins"(代替分的"min"),"hrs"(代替小时的"h"),"cc"(代替立方厘米的"cm3"),"lit"(代替升的"L"),"amps"(代替安培的"A")。
f)不应通过增加下标或其他信息修改标准化的单位符号。例如,写作"Umax=500 V"而不写作"U =500 Vmax";"质量分数为5%"而不写作"5%(m/m)";"体积分数为7%"而不写作"7%(V/V)"(注意%=0.01间单位一的百分数单位的符号)。
g)不要将信息与单位符号相混。例如,写作"含水量20 mL/kg"而不写作"20 mL H2O/kg"或"20 mL 水/kg"。
h)不应使用诸如"ppm"、"pphm"和"ppb"之类的缩略语。这些缩略语在不同的语种中含义不同,可能会产生混淆。它们只代替数字,所以用数字表示则更清楚。例如,写作"质量分数为4.2μg/g "或"质量分数为4.2×10-6",而不写作"质量分数为4.2 ppm";"相对不确定度为6.7×10-12"而不写作"相对不确定度为6.7 pPB"。
i)单位符号应为正体,量的符号应为斜体。表示数值的符号应与表示对应量的符号不同。
j)在量关系式和数值关系式之间应首选前者。
k)物理量相除的量不应在分母中包含"单位"一词。例如,写作"线质量",而不写作"每单位长度质量"。
l)注意区分物体和描写该物体的量。例如,"表面"和"面积","物体"和"质量","电阻器"和"电阻","线圈"和"电感"。
m)两个或更多的物理量不能相加或相减,除非它们属于相互可比较的同一类量。因此,诸如230 V±5%这种表示相对误差的方法不符合代数的基本规则。可用下述表示方法代替:
"230×(1±5 %)V"
"230×(1±0.05)V"
"230 V,具有±5 %的相对误差 "
n)如果需要指定底数,在公式中不写作"log",写作"lg""ln""lb"或"loga"。
o)使用GB3102.11中推荐的数学标志和符号,例如,是"tan"不是"tg"。
p)表示量的和或差,则应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于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或写成各个量的和或差。
例:t=28.4℃±0.2℃=(28.4±0.2) ℃ (不得写成28.4±0.2℃)
λ=220×(1±0.02)W/(m.k) (不得写成220W/m.k±0.02)
q)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使用波浪或连接号"~"。
例:6℃~12℃ (不得写成6~12℃或6℃-12℃)
4h~6h (不得写成4~6h或4h-6h)
0.34Mp~0.62Mp (不得写成0.34~0.62Ma或0.34Mp-0.62Mp)
100nm~800nm (不得写成100~800nm或100nm-800nm)
30%~60% (不得写成30~60%或30%-60%)
2.3 结论
结论是文章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如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对仪器设备的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2.4 致谢
向某某基金会、合作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致谢;向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致谢;向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致谢;向其它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致谢。
2.5 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列出的文献,应当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在写资料的出处时,一定要亲自每篇核实,不要出现任何的差错。指导者与评阅者理应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其真实、可靠。所引用的文献,应是公开刊物,内部刊物一般不引用。
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原则上不少于10篇(册)。
2.5.1 参考文献的注引
在正文中,应用文献资料论述某个观点时,应在所应用段落或句子的右上角,用方括弧进行角注,并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资料的出处。正文中每应用一次文献资料,角注时应用1,2,3......阿拉伯数字按先后次序分别排序。如:××××××[1];××××××[2];......。如应用两篇或两篇以上文献资料论述同一个观点时,应在所应用段落或句子的右上角方括弧中用以下方法注明,如:××××××[4,5];×××××[6~8]。
正文中进行角注的数字序号应与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列出的文献资料序号相对应。
题名、摘要、关键词、目录等中不出现文献的角注。
2.5.2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范实例
a) 专著
例: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Borko H,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New York:Academic Pr,1978
b)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例:
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
c)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在国家标准GB 7714-87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中,要求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需写出文章的题名。例: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
而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专业的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可将题名省略。例:
翟伦玉,陈亚光,彭军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12(8):1009
d) 会议文献
例:
Rosenthall E M, ed.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Univ of Montreal, 1961. Toronto: Univ of Toronto Pr,1963
e) 报告
例:
Pobert H C, Thomas O B. End-Point Control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AD-A172287/5/GAR, Stanford Univ,C A. Dept.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85
f) 学位论文
例:
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
2 郭宁.[学位论文],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2
g) 专利
例:
1 王利祥,王佛松.CN 87 104 602,1991
2 吉野文夫.JP 88-223 018,1988
在我校各系(院)的不同专业中,可根据专业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著录格式。
3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附录部分(必要时)
为了材料的完整性,编入正文又显过繁,而又能提供比正文有更多的信息、研究方法以及深入性等,可考虑编写附录。因此,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
3.1 附录可以包含下述内容:
篇幅过大的复制品;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珍贵资料;其它原始数据,包括各种图谱、分析测试原件、数学指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3.2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写格式如图2所示。
附录A
附录部分
附录B
B 1 B 1.1
B 2 B 1.2 B 1.2.1
. .
图B1
表B1
.
图2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附录部分次序编排示意图
4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论文迅速存入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
16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就其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察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毕业设计(论文)应能表明学生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者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根据有关论文撰写的国家标准(GB)的规定,结合我院具体情况,现将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基本构成及其表述规范如下:
1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前置部分
1.1 题名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题名要求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做到文、题贴切。题名中不使用非规范的缩略词、符号、代号和公式,通常不采用问话的方式。题名所用的每一词语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题名的中文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字,外文题名不超过10个实词,中外文题名应一致,题名一般取居中编排格式。
1.2 摘要及关键词
1.2.1 摘要
摘要是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摘要主要是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二次文摘或二次文献采用。
书写要合乎逻辑关系,结构要严谨、表达要简明、语义要确切,一般不再分段落。对某些缩略语、简称、代号等,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必须加以说明。在摘要中通常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我院本科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摘要包含中文摘要和外文摘要。其中中文摘要字数应为200~300字,外文摘要字数不宜超过250个实词。
1.2.2 关键词(Keywords)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索引,从《汉语主题词表》或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不宜用非通用的代号和分子式。
关键词的个数为3~8个。关键词的排序,通常应按研究的对象、性质(问题)和采取的手段排序,而不应任意排列。关键词后面不加冒号,关键词与关键词之间应留出一个汉字的空间,不加任何标点符号。
关键词应另起一行,排在摘要的左下方。中外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1.3 目录
目录由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各部分内容的顺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页排在"摘要"之后。目录应该用"......"联系名称与页码。
1.4 插图和附表清单(必要时)
若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中图表较多,可以分别列出清单另页置于"目录"之后。
图的清单应有序号、图题和页码;表的清单应有序号、表题和页码。
1.5 附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术语等汇集表(必要时)
如有必要,应编写附号、标志、缩略词、首字母缩写、计量单位、名词、术语等注释说明汇集表,另页置于"插图和附表清单"之后。
2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主体部分
2.1 引言(或绪论)
引言(或绪论)主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对前人工作的评述以及理论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该部分应有一定量的文字叙述,如有必要可单独编成第1章。
2.2 正文
正文是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核心部分,占据主要篇幅。其内容可包括:调查对象、实验和观测方法、仪器设备、材料、原材料、实验和观察结果、计算方法和编程原理、数据资料、图表、形成的论点和导出的结论等。
正文部分必须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完备、合乎逻辑、层次分明、简练可读。
正文的每一章、条的格式和版面安排,要求按规定的次序编排,且层次清楚(见图1)。
正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续编排序号。序号可以就全篇论文统一按出现先后顺序编码,对长篇论文也可以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以分别为: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
(章)
1 (条)
2 2.1 (条)
正 3 2.2 2.2.1 (条)
. 2.3 2.2.2 2.2.2.1
文 2.4 2.2.3 a) 2.2.2.2
. b) .
部 c) 1)
d) 2)
分 . .
图1(或图2.1)
图2(或图2.2)
表1(或表2.1)
表2(或表2.2)
图1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部分次序编排示意图
2.2.1 图
正文中的图主要包括曲线图、构造图、示意图、图解、框图、流程图、记录图、布置图、照片、图版等。图要有图号及简短、确切的题名,居中置于图下。图要求有"自明性",使只看图、图题、图例,就可以理解图意。要先见文,后见图。图在正文中不能跨节排列。
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明"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其中标注的量的符号和缩写词等应与正文中的一致。标值数应当小于3位数(或小数点后不超过1个零),例如:
30000m 应写为 30km ;0.005g 应写为 5mg。
纵座标的单位应横写,电镜照片要标明比例尺。
结构装置图中的各个设备零件及其编号,应在图下一一对照说明。
2.2.2 表
表的编排,一般是内容和测试项目由左向右横读,数据依序竖排。表应当有"自明性"。要有表号、表名及必要的说明,居中置于表的上方。表中文字、符号的字体应比正文小一号。
表格一般取三线制,即上、下底用粗实线,中间一条为细实线。对于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格应简明扼要。表的题名应当反映表的内容,表格应具有足够的完整性,即不参见全文即可理解表格的含义。表中不应发布文中所没有叙述的新信息。一些细节可放在脚注中,不放入表内。表格切忌与图、文字重复表述。表内附注的序号应当用小号阿拉伯数字并加圆括号置于被标注对象的右上角,如:×××1),不用*号,以免与数学上共轭和物质转移的符号相混淆。表内同一栏(竖行)的数字必须上、下对齐,不能用"同上"、"同左"和类似词,一律用数字填满。表内"空白"表示未测或无此项,"-"或"..."代表未发现,"0"代表测试结果确实为零。例如:
表1 ×××××××
试验号
温度/0C
摩尔比1)
催化剂2)/g
反应时间/h
产量/kg
1
2
1).........
2).........
2.2.3 单位与数字
2.2.3.1 国际单位制(SI)
SI基本单位(见表2)
SI单位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专门
SI导出单位 名称的SI导出单位(见表3) 国际单位(SI) 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SI单位的倍数单位
a)SI单位
1)SI基本单位
国际单位制以表2中的七个基本单位为基础。
表2 SI基本单位
量的名称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质量
时间
电流
热力学温度
物质的量
发光强度
米
千克(公斤)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m
kg
s
A
K
mol
cd
注1: 圆括号中的名称是它前面名称的同义词。
注2:无方括号的量的名称与单位名称均为全称。方括号中的字,在不致引起混淆、误解的情况下可以省略,去掉方括号中的字即为其名称的简称。
注3:标准所称的符号,除特殊指明外,均指我国法定计量单位中所规定的符号以及国际符号。
2) SI导出单位
导出单位是用基本单位以代数形式表示的单位。这种单位符号中的乘和除采用数学符号。例如速度的SI单位为米每秒(m/s)。属于这种形式的单位称为组合单位。
某些SI导出单位具有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专门名称和符号,见表3。使用这些专门名称并用它们表示其他导出单位,往往更为方便、准确。如热和能量的单位通常用焦耳(J)代替牛顿米(N·m),电阻率的单位通常用欧姆米(Ω·m)代替伏特米每安培(V·m/A)。
表3 包括SI辅助单位在内的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
量的名称
SI导出单位
名称 符号 用SI基本单位和SI导出单位表示
[平面]角
立体角
频率
力
压力,压强,应力
能[量],功,热量
功率,辐[射能]通量
电荷[量]
电压,电动势,电位,(电势)
电容
电阻
电导
磁通[量]
磁通[量]密度,磁感应强度
电感
摄氏温度
光通量
[光]照度
弧度 rad 1 rad =1 m/m = 1
球面度 sr 1 sr =1 m2/m2 = 1
赫[兹] Hz 1 Hz = 1 s-1
牛[顿] N 1 N = 1 kg·m/s2
帕[斯卡] Pa 1 Pa = 1 N/m2
焦[耳] J 1J = 1 N·m
瓦[特] W 1 W = 1 J/s
库[仑] C 1 C = 1 A·s
伏[特] V 1 V = 1 W/A
法[拉] F 1 F = 1 C/V
欧[姆] Ω 1Ω = 1 V/A
西[门子] S 1 S = 1Ω-1
韦[伯] wb 1 Wb = 1 V·s
特[斯拉] Τ 1Τ = 1 Wb/m2
亨[利] H 1 H = 1 Wb/A
摄氏度 ℃ 1 ℃ = 1 K
流[明] lm 1lm = 1 cd ·sr
勒[克斯] lx 1 lx =1 lm/m2
用SI基本单位和具有专门名称的SI导出单位或SI辅助单位以代数形式表示的单位称为组合形式的SI导出单位。
b)SI单位的倍数单位
表4给出了SI词头的名称、简称及符号1)(词头的简称为词头的中文符号)。词头用于构成倍数单位(十进倍数单位与分数单位),但不得单独使用。
词头符号与所紧接的单位符号应作为一个整体对待,它们共同组成一个新单位(十进倍数或分数单位),并具有相同的幂次,而且还可以和其他单位构成组合单位。
例1:1 cm2 = (10-2 m)3 = 10-6 m3
例2:1 μs-1 = (10-6 s)-1 = 106 s-1
例3:1 mm2/s = (10-3 m)2/s = 10-6 m2/s
不得使用重叠词头,如只能写nm,而不能写mμm。
注1):由于历史原因,质量的SI单位名称"千克"中已包含词头"千",所以质量的倍数单位由词头加在"克"前构成。如用毫克(mg)而不得用微千克(μkg)。
表4 SI词头
因 数
词 头 名 称
符 号
英 文
中 文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9
106
103
102
101
yotta
zetta
exa
peta
tera
giga
mega
kilo
hecto
deca
尧[它]
泽[它]
艾[可萨]
拍[它]
太[拉]
吉[咖]
兆
千
百
十
Y
Z
E
P
T
G
M
k
h
da
10-1
10-2
10-3
10-6
10-9
10-12
10-15
10-18
10-21
10-24
deci
centi
milli
micro
nano
pico
femto
atto
zepto
yocto
分
厘
毫
微
纳[诺]
皮[可]
飞[母托]
阿[托]
仄[普托]
幺[科托]
d
c
m
μ
n
p
f
a
z
y
2.2.3.2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见表5)
表5 可与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量的单位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与SI单位的关系
时间
分
min
1 min=60 s
[小]时
h
1 h=60 min=3 600 s
日,(天)
d
1 d=24 h=86 400 s
[平面]角
度
o
1 o =(π/180) rad
[角]分
'
1 '=(1/60)o=(π/10 800) rad
[角]秒
〃
1 〃=(1/60)'=(π/648 000) rad
体积
升
L,(l)
1 L=1 dm3=10-3 m3
质量
吨
质子质量单位
t
u
1 t=103 kg
1 u≈1.660 540×10-27 kg
旋转速度
转每分
r/min
1 r/min=(1/60) s-1
长度
海里
n mile
1 n mile=1 852 m(只用于航行)
速度
节
kn
1 kn=1 n mile/h(1 852/3 600) m/s
(只用于航行)
能
电子伏
eV
1 eV≈1.602 177×10-19 J
级差
分贝
dB
线密度
特[克斯]
tex
1 tex=10-6 kg/m
面积
公顷
hm2
1 hm2=104 m2
根据习惯,在某些情况下,表5中的单位可以与国际单位制的单位构成组合单位。例如:kg/h,km/h。
2.2.3.3 论文中使用的单位与量的问题
a)小数点符号为".",是齐底线的黑圆点。
b)单位名称和单位符号都必须作为一个整体使用,不得拆开。例如摄氏度的单位符号为℃,20摄氏度不得写成或读成摄氏20度或20度,
c)不要将单位的符号和名称混在一起使用。例如,写作"千米每小时"或"km/h",而不写作"每小时km"或"千米/小时"。
d)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数值可与单位符号相结合,例如"5 m"。避免诸如"五m"和"5米"之类的组合。数值和单位符号之间应空四分之一个字的间隙,用于平面角度的上标单位符号除外,例如:
5o6'7〃。然而,最好用十进制划分度。
e)不要使用非标准化的缩略语表示单位,例如"sec"(代替秒的"s"),"mins"(代替分的"min"),"hrs"(代替小时的"h"),"cc"(代替立方厘米的"cm3"),"lit"(代替升的"L"),"amps"(代替安培的"A")。
f)不应通过增加下标或其他信息修改标准化的单位符号。例如,写作"Umax=500 V"而不写作"U =500 Vmax";"质量分数为5%"而不写作"5%(m/m)";"体积分数为7%"而不写作"7%(V/V)"(注意%=0.01间单位一的百分数单位的符号)。
g)不要将信息与单位符号相混。例如,写作"含水量20 mL/kg"而不写作"20 mL H2O/kg"或"20 mL 水/kg"。
h)不应使用诸如"ppm"、"pphm"和"ppb"之类的缩略语。这些缩略语在不同的语种中含义不同,可能会产生混淆。它们只代替数字,所以用数字表示则更清楚。例如,写作"质量分数为4.2μg/g "或"质量分数为4.2×10-6",而不写作"质量分数为4.2 ppm";"相对不确定度为6.7×10-12"而不写作"相对不确定度为6.7 pPB"。
i)单位符号应为正体,量的符号应为斜体。表示数值的符号应与表示对应量的符号不同。
j)在量关系式和数值关系式之间应首选前者。
k)物理量相除的量不应在分母中包含"单位"一词。例如,写作"线质量",而不写作"每单位长度质量"。
l)注意区分物体和描写该物体的量。例如,"表面"和"面积","物体"和"质量","电阻器"和"电阻","线圈"和"电感"。
m)两个或更多的物理量不能相加或相减,除非它们属于相互可比较的同一类量。因此,诸如230 V±5%这种表示相对误差的方法不符合代数的基本规则。可用下述表示方法代替:
"230×(1±5 %)V"
"230×(1±0.05)V"
"230 V,具有±5 %的相对误差 "
n)如果需要指定底数,在公式中不写作"log",写作"lg""ln""lb"或"loga"。
o)使用GB3102.11中推荐的数学标志和符号,例如,是"tan"不是"tg"。
p)表示量的和或差,则应加圆括号将数值组合,置于共同的单位符号于全部数值之后,或写成各个量的和或差。
例:t=28.4℃±0.2℃=(28.4±0.2) ℃ (不得写成28.4±0.2℃)
λ=220×(1±0.02)W/(m.k) (不得写成220W/m.k±0.02)
q)阿拉伯数字表示数值范围时,使用波浪或连接号"~"。
例:6℃~12℃ (不得写成6~12℃或6℃-12℃)
4h~6h (不得写成4~6h或4h-6h)
0.34Mp~0.62Mp (不得写成0.34~0.62Ma或0.34Mp-0.62Mp)
100nm~800nm (不得写成100~800nm或100nm-800nm)
30%~60% (不得写成30~60%或30%-60%)
2.3 结论
结论是文章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应当准确、完整、明确、精练。如不可能导出应有的结论,也可以没有结论而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对仪器设备的改进意见、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
2.4 致谢
向某某基金会、合作单位、资助或支持的企业、组织或个人致谢;向协助完成研究工作,提供便利条件的组织或个人,提出建议和提供帮助的人致谢;向给予转载和引用权的资料、图片、文献、研究思想和设想的所有者致谢;向其它应感谢的组织或个人致谢。
2.5 参考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列出的文献,应当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在写资料的出处时,一定要亲自每篇核实,不要出现任何的差错。指导者与评阅者理应进行核实查对,以保证其真实、可靠。所引用的文献,应是公开刊物,内部刊物一般不引用。
我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原则上不少于10篇(册)。
2.5.1 参考文献的注引
在正文中,应用文献资料论述某个观点时,应在所应用段落或句子的右上角,用方括弧进行角注,并用阿拉伯数字注明资料的出处。正文中每应用一次文献资料,角注时应用1,2,3......阿拉伯数字按先后次序分别排序。如:××××××[1];××××××[2];......。如应用两篇或两篇以上文献资料论述同一个观点时,应在所应用段落或句子的右上角方括弧中用以下方法注明,如:××××××[4,5];×××××[6~8]。
正文中进行角注的数字序号应与文后参考文献表中所列出的文献资料序号相对应。
题名、摘要、关键词、目录等中不出现文献的角注。
2.5.2 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示范实例
a) 专著
例: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第1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
2 Borko H,Bernier C L.Indexing concepts and methods .New York:Academic Pr,1978
b) 专著中析出的文献
例:
傅承义,陈运泰,祁贵中.地球物理学基础.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447
c) 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
在国家标准GB 7714-87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示例中,要求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需写出文章的题名。例:
华罗庚,王元.论一致分布与近似分析.中国科学,1973(4):339~357
而物理、化学、生物工程等专业的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文献,可将题名省略。例:
翟伦玉,陈亚光,彭军等.高等学校化学学报,1991,12(8):1009
d) 会议文献
例:
Rosenthall E M, ed. Proceedings of the fifth canadian Mathematical Congress,Univ of Montreal, 1961. Toronto: Univ of Toronto Pr,1963
e) 报告
例:
Pobert H C, Thomas O B. End-Point Control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AD-A172287/5/GAR, Stanford Univ,C A. Dept.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1985
f) 学位论文
例:
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学位论文],北京:数学系统学研究所,1983
2 郭宁.[学位论文],长春: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1992
g) 专利
例:
1 王利祥,王佛松.CN 87 104 602,1991
2 吉野文夫.JP 88-223 018,1988
在我校各系(院)的不同专业中,可根据专业的不同情况,选用不同的著录格式。
3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附录部分(必要时)
为了材料的完整性,编入正文又显过繁,而又能提供比正文有更多的信息、研究方法以及深入性等,可考虑编写附录。因此,附录是作为论文主体的的补充项目,并不是必需的。
3.1 附录可以包含下述内容:
篇幅过大的复制品;不便于编入正文的珍贵资料;其它原始数据,包括各种图谱、分析测试原件、数学指导、计算程序、框图、结构图、统计表、计算机打印输出件等。
3.2与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的各种序号的编写格式如图2所示。
附录A
附录部分
附录B
B 1 B 1.1
B 2 B 1.2 B 1.2.1
. .
图B1
表B1
.
图2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附录部分次序编排示意图
4 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的结尾部分(必要时)
为了将论文迅速存入计算机,可以提供有关的输入数据。
可以编排分类索引、著者索引、关键词索引等。
封三和封底。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