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事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SQL)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摘 要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从知识管理和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概念及特性等可以看出,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于企业知识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大的支持和保障作用,具体表现在:1. 发布知识,确保组织内的每个成员都能共享。2. 确保知识获得的及时性。3. 提升组织或个人的隐性知识为显性知识,并保证两者之间的有效转换。
为了与时代同步,针对公司的管理现状,根据国内企业单位办公管理的普遍特点,特作公司管理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文档管理(主要包括文件查询、信函查询、报表查询和投诉查询),财产管理(主要包括财产登记、财产维修、财产投保和财产增减等),设备管理(主要实现对设备管理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定单管理(主要实现对定单管理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使用Visual Basic6.0进行编程,Microsoft 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包含文件管理,报表管理,财产登记,设备管理,合同管理等数据表,集显示、输入、添加、修改、删除等各种处理为一体,信息维护非常方便,实现科学、全面、高效公司事物的目的。(爱毕业设计网 www.2bysj.cn)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事务管理、VB、SQL SERVER
ABSTRACT
With today's social development,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oncepts and properties can be seen,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for enterprise knowledge management has great rise in the level of support and protection, specifically in the following ways: 1. Release knowledge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to ensure that every member can share. 2. Ensure that the timeliness of access to knowledge. 3. Upgrade organizations or individuals for the tacit knowledge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o ensure that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conversion.
To step with the times, the management of the status quo against the company, according to the office management of domestic enterprises common features, and unique to the company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 includes document management (including document enquiries, a letter query, reporting, enquiries and complaints enquiries), property management (including property registration, property maintenance, property insurance and property changes, etc.), equipment management (main equipment management data add, modify or delete operation), order management (main orders of the management data add, modify, or delete operations. use Visual Basic6.0 programming, Microsoft SQL Server2000 as a background database, including document management, statements of management, property registration, equipment management, contract management, and other data tables set that input, add, modify, delete, and other processing integrated information maintenance is very convenient, scientific, comprehensive, and the purpose of things efficient company.
KEY WORDS: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 transaction management, VB, SQL SERVER
需求分析
为了使我们做出的系统更加合理化,更方便地应用于公司事务,我们对公司作了深入的了解,通过对用户的需求分析,得出该公司事物管理系统应包括文档管理、合同管理、设备管理、财产管理、会议管理等几个主要功能模块,以实现公司事物档案的录入、修改、删除、汇总、统计、查询、输出等几个方面的业务需求。
根据调查,用户提如下几个方面的需求:
1、 权限设置:设置用户的权限,使个人有个人的操作范围,不能超出自己的范围操作。一般只有负责人可以进行权限设置。
2、 密码设置:设置每个操作员的密码,可以防止非本系统人员进入本系统:又因每个人的权限不一致,故可以防止越权操作。
3、信息更新:信息更新包括对各种表的记录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
4、信息查询:可以按编号、或主题查询公司事物的情况。
5、信息统计:包括统计时间、地点、金额等。
6、系统维护:包括修改密码、设置权限等。
也就是包含六大功能模块及一个系统管理模块,主要包括文档管理(主要包括文件查询、信函查询、报表查询和投诉查询),财产管理(主要包括财产登记、财产维修、财产投保和财产增减等),设备管理(主要实现对设备管理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订单管理(主要实现对定单管理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财产管理和会议管理。
公司事物管理系统是非常通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公司实现办公自动化的前提和基础,在此介绍一下该系统的总体功能、模块划分和工作流程。
综合公司事物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是对公司的事物结构和事物信息进行管理,本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1.文档管理:其功能是实现对各部分数据内容的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2.文档查询:文档查询部分包括文件查询、信函查询、报表查询和投诉查询。
3.财产管理:其功能是实现对各部分数据内容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
4、定单管理:定单管理是实现对定单管理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能通过对定单号或定单名称的输入来获得要查询的数据。
5.设备管理:
(1)设备管理是实现对设备管理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设备管理明细如下:
设备号、设备名称、所属单位、负责人、联系电话、地址、购入日期、购入价格等。
(2)设备查询:设备查询通过设备号或设备名称的输入来获得要查询的数据。
6.会议管理:实现对会议管理数据进行添加、修改、删除等操作。(爱毕业设计网 www.2bysj.cn)
目 录
摘 要…………………………………………………………………………………2
ABSTRACT ………………………………………………………………………..…3
第一章 概述…………………………………………………………………………5
1.1 开发背景………………………………………………………………….5
1.2 目标实现.…………………………………………………………………6
第二章 可行性研究及需求分析……………………………………………………6
2.1 可行性研究………………………………………………………….....…6
2.2 需求分析……………………………………………………………….....6
第三章 系统功能设计………………………………………………………………9
3.1 系统总体设计……………………………………………………………...9
3.2 系统功能模块结构图……………………………………………..……....9
3.3 系统流程分析……………………………………………………….........10
第四章 设备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11
4.1 系统数据库设计……………………………………………………...….…11
4.2 数据库结构的实现………………………………………………….…......12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13
5.1系统开发工具及运行环境………………………………………….............13
5.2 设备管理模块的设计…………………………………………………….....14
(爱毕业设计网 www.2bysj.cn)
第六章 系统的调试维护………………………………………………………..15
第七章 结束语…………………………………………………………………..16
第八章 致谢辞…………………………………………………………………..17
第九章 参考文献……………………………………………………………..…………..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