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SP.NET的网络博客的设计与实现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摘 要
博客于2000年前后兴起于美国,成为继个人主页,BBS之后互联网公共交流的新平台,其主要特点是:频繁更新、简单明了、个性化。
本文分析了现有博客系统的实现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系统的解决方案。本文对博客系统进行了详细的需求分析,建立了合理的基本表,将系统分为多个功能模块来实现。该系统为用户提供了在网上展现自己的平台,主要功能有用户注册、登录、用户博客管理、浏览日志和评论等功能。用户博客管理包括发表日志、修改和删除日志、删除评论、用户信息修改等功能。
本系统采用asp.NET和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做后台,界面的设计是通过DreamWeaverMX2004来实现的。该系统具有易于维护,可扩展性好等特点。
关键词:博客;asp.NET;DreamWeaverMX2004;SQL Server 2000;Visual Studio 2003
ABSTRACT
Blog comes into vogue in America in 2000, it becomes the new platform of public communication in the Internet after individual homepage and BBS. It’s of high updating frequency, individuation and simplicity.
The article analyses the structure and key technology of current blog system such as JAVA, ASP, JAVAScript and ASP.NET, on base of which a solution of the system which is implemented by asp.NET is devised. DreamWeaverMX2004 is used to design the interface of the system.
The essay analyses the requirement of the system in detail, establishes reasonable basic table and divides the system into different function modules. The system provides to users a platform to behave themselves to others. The functions of logging in, registration, manage system for users, looking through logs and comments are implemented. Functions of delivering a new log, modifications and deletions of logs and comments and user info is provided in manage system for users. The system is easy to maintain and extend.
Due to the limit of time, there are some shortages in the system, more improvement and extensile performance is hoped to be done.
Key words:blog,asp.NET,DreamWeaver MX 2004, SQL Server 2000
博客分为古建专家的专用博客和普通注册用户的博客。专家博客由系统管理员设立,普通注册用户的博客可以在线申请开通。包括以下功能:
(1) 博客定制
用户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模板对博客进行定制。模板由系统提供。用户选择模板之后,其博客空间自动变成该模板的样式。专家博客用户还可以用鼠标拖拽进行可视化操作来布局各内容模块,从而定制用户个性化的博客。
(2) 博客日志撰写
用户可以根据系统提供的网页编辑器的丰富功能撰写新的博客日志,编辑已完成的博客日志和发布博客日志。同时还允许用户上传附件。
已经发布的博客日志被浏览时,如果博客作者允许添加评论,那么浏览者可以对此博客日志进行评论,也可以在自己的博客日志里添加该博客日志提供的引用通告地址。
(3) 博客日志管理
博客用户通过管理工具对自己的博客日志属性进行设置,包括日志是否允许评论、日志类别管理、日志发布状态、显示状态管理等。
(4) 内容聚合
拟采用RSS对博客内容进行聚合。用户可以进行定制主题信息,本平台将该主题的信息生成RSS规范的xml文件,主动推送到用户的计算机上。
(5) 引用通告
提供博客之间互相指向的机制,实现网站之间的互相通告。每篇文章发布后都会自动生成引用通告地址,其他用户在对这篇文章发布相关的博客日志时只要添加了这篇文章提供的引用通告地址,那么在这篇文章的引用通告里将自动提供链接到其他用户发布的那篇博客日志里。
(6) 照片管理
用户可以创建新的相册,并对这些相册进行管理。用户可以把自己的照片存到自己创建的相册里进行管理。
(7) 好友管理
用户可以把自己的好友加到自己的博客中,并对其好友进行管理,包括其主页、邮件、联系方式等信息的管理。同时可以与好友交流、共享博客日志、照片、文件等。
(8) 公共管理
具有相应权限的用户可以发布系统公告,并可以对系统公告进行管理。同时用户可以设置公告的提示方式。
(9) 流量统计
提供对每个用户的博客空间的访问量的统计,包括年访问量、月访问量、周访问量和日访问量的统计。
目 录
前 言 6
第1章 博客的现状和开发结构 8
第1.1节 博客概述 8
第1.2节 可行性分析 13
第1.3节 博客系统的需求 14
第1.4节 应用技术背景介绍 15
第2章 系统概要设计 20
第2.1节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20
第2.2节 数据库设计 22
第3章 详细设计与实现 27
第3.1节 首页INDEX 27
第3.2节 用户管理首页USERINDEX 31
第3.3节 发表日志USER_ADDLOG.aspX 31
第3.4节 注册REG.aspX 35
第3.5节 浏览某用户的博客首页:VIEWBLG.aspX 38
第3.6节 浏览某篇日志USERLOGSHOW.aspX 39
第3.7节 用户分类管理USERCLASS.aspX 39
第3.8节 用户信息修改页面USERINFOMODIFY.aspX 40
第3.9节 日志修改页面LOGMOFIFY.aspX 41
第4章 测试 42
第4.1节 测试主要内容 42
第4.2节 系统测试方案 42
第4.3节 测试结论 44
结 论 45
参考文献 46
致谢 47
前 言
近来,博客及其文化正在成为互联网的热点。以前大多数人对博客是陌生的,但现在博客已经很流行,无论在国外还是在国内,它的发展都非常迅速。
博客一词来自于英文blog,blog是web log的简称,是web与log的组合词,它有两层意思:首先它是log,也就是日志/日记,以时间顺序来排列我们每天所记录的所有东西。其次,是以web方式显示和发布的,充分利用超链接,借助于互联网,人们之间可以分享经验,想法,感受等,由此形成一种新型的网络虚拟社区和人际交往方式。
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人化表达;二是以日记方式记录且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和其他博客的联系。
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来看,博客代表了个人知识过滤与积累和深度交流沟通的网络新方式,为组织沟通和社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变革, 也提供了一种将隐性知识共享和管理的有效途径。不管是企业界,还是政府部门和教育领域,都纷纷将博客引入组织内部,或用于非正式的知识管理和网络营销,或用于构建组织内部知识管理和沟通交流的新体系。
博客并不完全等同于网络日记,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日记个人性、隐秘性较强,博客是个人性和公共性的结合体,其精髓不是表示个人思想和记录个人日常经历,而是以个人的视角,以整个互联网为视野,精选和记录自己在网上看到的精彩内容,为他人提供帮助,使其具有更高的共享价值。从这点看,博客有点类似于P2P形式的媒体,使信息共享成为现实。也正是因为这种信息共享,使人们有机会了解彼此的思想和内心活动。
从心理角度来说,博客满足了使用者作为信息提供者的心理需求,在自己的博客里自己就是主人,人们在传统媒体时代只能被动的接受信息,而现在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
博客具有个人性的特点,在传播专业化方面更是有着天然的优势。现在的受众面对海量的信息往往无所适从,有一项调查显示,最主要的问题是“怎么样帮助他们处理来自各个渠道的信息”,而博客的个人化,专业化,小众化特点可以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新思路。而博客之所以流行,它隐含的深层原因是博客就是目前网络精神的最佳体现。
博客是第一个真正的个人媒体。从信息传播的角度来看,博客网站、频道的出现对于博客个体来说,意味着将信息采集与发布的通道做了最大限度的简单化和快捷化,最大限度的将编辑甚至总编的作用进行稀释,是信息的发布和思想的表达更加开放,自由和多样化,而这正是网络的精神所在。
正如方兴东所说,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综合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使其更具开放性和建设性。博客要在网络世界体现个人的存在,张扬个人的社会价值,拓展个人的知识视野,建立属于自己的交流沟通的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越来越普及,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