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音乐系统的设计(NEO,Spring,FreeMarker,MySQL)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本资料已审核过,确保内容和网页里介绍一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资料介绍:

倾听音乐系统的设计(NEO,Spring,FreeMarker,MySQL)(任务书,外文翻译,进度计划表,实习报告,毕业论文13500字,程序代码,MySQL数据库,答辩PPT)
摘  要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在高压的生活状态下,通常都会身心疲惫,都会想要找寻一些方式来减少压力,不论如何减压,都不会少了音乐的陪伴。如今随着网络的发展,各国人都可以进行交流,所以不同风格、不同国度的音乐开始到处传播,使我们有了很大的选择空间。音乐的种类多了,人们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对音乐的管理网站也要在不断地升级,本系统就是为人们查询和收集音乐提供更方便的途径。在找到自己喜欢的音乐以后,还为用户表现了多样化的音乐平台。
本文分以下几部分阐述了基于使用操作,采用NEO框架和NEO框架中包括的Struts2, Spring,FreeMarker,js技术设计实现过程。
该音乐系统运用了NEO框架和其中的部分技术来完成开发,是一个基于JAVA的音乐管理系统。在该论文中主要有以下工作要完成:
一、对开发的系统要用到的技术和功能进行了解和介绍,从用户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实际的需求分析和总体设计,详细说明音乐系统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对全部功能进行分类设计。
二、根据设计的方案,实现音乐网站分类管理的详尽方案,系统主要分为两大模块:游客模块和用户模块,游客模块包括试听音乐和登录功能,用户模块包括试听音乐、增加歌曲、删除歌曲、修改歌手名信息、查找歌手功能。
三、最后对设计的音乐系统进行测试和评论。

关键词:Struts2    NEO框架    FreeMarker

功能分析
该音乐系统实现的功能很简单,将系统分为游客和用户两个模块,主要实现传统的增加歌曲、删除歌曲、修改歌手姓名、查找歌曲功能,用户和游客都具有试听音乐、下载音乐和查询歌曲的权限,但用户在游客的权限基础上还具有上传歌曲、留言、删除歌曲和修改歌手姓名的功能。该系统的具体功能如下:
1 点播歌曲。用户不用注册会员也可以点播该系统的歌曲。
2 注册会员。用户需要注册会员后才能享受用户的其他功能。
3 下载歌曲。注册会员之后即为本系统会员,可下载自己所喜爱的歌曲到本地电脑中。
4 上传歌曲。本系统会员,可将自己喜欢,但系统没有的歌曲上传到本系统。
 

倾听音乐系统的设计(NEO,Spring,FreeMarker,MySQL)
倾听音乐系统的设计(NEO,Spring,FreeMarker,MySQL)
倾听音乐系统的设计(NEO,Spring,FreeMarker,MySQL)
倾听音乐系统的设计(NEO,Spring,FreeMarker,MySQL)
倾听音乐系统的设计(NEO,Spring,FreeMarker,MySQL)
倾听音乐系统的设计(NEO,Spring,FreeMarker,MySQL)


目  录
1 前    言    1
1.1 开发背景    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1.3 系统设计目标    2
2 系统开发所采用的技术    3
2.1 NEO框架    3
2.2 各项技术与分层之间的对应关系    3
2.2.1 表现层    3
2.2.2 控制层    4
2.2.3 业务逻辑层和数据持久层    5
3 倾听音乐系统需求分析    8
3.1 可行性分析    8
3.1.1 技术可行性分析    8
3.1.2 安全性分析    8
3.2 功能分析    9
3.3 系统业务流程分析    9
4 概要设计    10
4.1 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    10
4.1.1 指导思想    10
4.1.2 软件设计原则    10
4.2 构架概述    10
4.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10
4.4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12
4.4.1 整体E-R图设计    12
4.4.2 数据库表结构设计    13
5 系统详细设计与实现    15
5.1 游客模块的实现    15
5.1.1 登陆页面的实现    15
5.1.2 搜索歌手的实现    16
5.2 用户模块的实现    17
5.2.1 上传歌曲的实现    17
5.2.2 修改歌手的实现    20
5.2.3 删除歌曲的实现    21
5.2.4 留言的实现    22
6 系统测试    23
6.1 测试概论    23
6.2 倾听音乐系统采用的测试方法    24
6.3 倾听音乐系统登录功能测试    25
6.4 倾听音乐系统注册功能测试    26
结  论    28
谢  辞    29
参考文献    30
附  录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