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以下是资料介绍,如需要完整的请充值下载. 本资料已审核过,确保内容和网页里介绍一致.  
无需注册登录,支付后按照提示操作即可获取该资料.
资料介绍: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论文说明书12000字,程序代码)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学习与传统的课堂学习相比突破了时间以及地理空间的限制,所以本次毕业设计的目的是搭建一个学习网站。搭建学习网站的目的是为了方便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教师和学生可以使用电脑或者手机进行访问本学习网站,使学习更加方便。本项目为分为web端和移动端,web端使用B/S架构搭建,移动端使用C/S架构搭建。该设计前端使用bootstrap进行搭建,后台使用JAVA语言中的struts2框架进行搭建,数据库主要使用MYSQL。本设计学生端主要功能有查看教师发布的课件并提出疑问;完成作业之后在线提交并管理提交的作业;完成教师发布的试题,给出成绩,并且了解自己成绩的变化。教师端主要功能有发布课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开启小节讨论;布置课外作业,批量下载学生的作业检查;发布试题同时发布答案,查看学生的成绩变化和错题统计。使用此学习网站可以方便老师与学生的教学和学习,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在线学习;Struts2框架;bootstrap;MySQL
Construction of learning website based on Struts2 framework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formation age, online learning has broken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geograph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classroom learning.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graduation design is to build a learning website. The purpose of setting up a learning website is to facilitate teacher teaching and student learn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can use the computer or mobile phone to access the learning website to make learning more convenient. The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web and mobile, the web is built using the B/S architecture, and the mobile is built using the C/S architecture. The design front end is built using bootstrap, and the background is built using the struts2 framework in the JAVA language. The database mainly uses MYSQL.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design student are to view the courseware issued by the teacher and ask questions; submit and manage the submitted assignments online after completing the assignment; complete the exam questions issued by the teacher, give the grades, and understand the changes in their grades. The main functions of the teacher are to publish the courseware, answer the questions raised by the students, open the section discussion, arrange the extracurricular assignments, download the student's homework in batches, publish the questions and publish the answers, and view the student's performance changes and wrong statistics. Using this learning website can facilitate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Key words:e-learning;Struts2 framework;bootstrap;MySQL
3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搭建一个适用于高校中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网站,方便平时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主要使用的技术是struts2框架MVC的开发模式,使用JAVA语言进行控制层的编写,web端的前端页面设计使用的bootstrap,移动端前端页面主要使用的是html5,数据库使用的是MySQL,把数据库交给Hibernate进行管理。主要实现的功能分为学生的功能和教师的功能。学生的功能是在线针对课程提问、查看课件、查看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上传作业、在线完成测试、查看自己的成绩变化等;教师的功能是在线回答学生的提问、上传课件、布置作业并下载学生上传的作业、编辑在线测试试题、查看学生的成绩统计和错题统计等。
本文主要分为七章:
第一章是绪论,从开发本系统的背景出发,到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比较,最后介绍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是开发技术的描述,主要描述我在开发过程当中会使用到的一些技术,我会从使用的这些技术的开发模式到这些技术的优缺点,把使用技术介绍清晰。
第三章是系统分析,系统分析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从系统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社会、操作、经济等可行性。第二点是系统的具体需求分析,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第四章是系统的功能设计,设计分为web端和移动端两个端。首先设计web端的主要功能,配上具体流程图;其次设计移动端的主要功能,配上具体流程图。
第五章是数据库设计,数据库设计分为E-R图的设计和数据库的表的设计,E-R体现系统中实体之间的关系,表中字段是项目中需要的关键数据。
第六章是功能的具体实现,功能的具体实现分为web端的实现和移动端的实现,分别附上运行截图和操作简介。
第七章是本文的总结,此章节主要是大体上总结一下我的论文,同时指出一些我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本项目的技术可行性体现在本系统是一个适用于高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在线教育平台,系统复杂度一般,数据量相对适中。本系统中使用的开发技术分别是,web端使用的是B/S开发模式,移动端使用的是C/S开发模式,两个端都采用的是Struts2框架进行开发;本系统主要使用的开发工具分别是MyEclipse10.0、HBuilder和MySQL8.0,同时服务器选用tomcat7.0的版本。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基于Struts2框架的学习网站的建设(web端和移动端)(bootstrap,MySQL)


目 录
1绪论    1
1.1引言    1
1.2国内外现状比较研究    2
1.3本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2
2开发技术介绍    3
3系统分析    5
3.1可行性分析    5
3.2系统需求分析    6
3.2.1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6
3.2.2系统用例分析    6
4系统设计    6
4.1web端设计    7
4.1.1教师功能设计    7
4.1.2学生功能设计    8
4.2移动端设计    9
4.2.1教师功能设计    9
4.2.2学生功能设计    10
4.3数据库表设计    11
5系统功能模块实现    15
5.1 web端功能具体实现    15
5.1.1 登录功能实现    15
5.1.2 教师功能实现    16
5.1.3 学生功能实现    21
5.2 移动端功能具体实现    25
5.2.1 登录功能实现    25
5.2.2 教师功能实现    26
5.2.3 学生功能实现    27
5.3 本章小结    29
6总结    30
参考文献    31
致 谢    32